区委、区政府:
为加强我区人才队伍建设,区政协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主席(扩大)会,对加强我区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专题协商,现将协商意见通报如下,供工作中参考。
会议认为,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紧扣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打造人才发展平台、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持续增强区域人才竞争力和创新创业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但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常态的需求下,特别是对标成都等地人才队伍建设所取得的成效,我区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提升的方面,如行业人才总体分布不均匀,高层次人才总量少,党政专业人才缺乏,人才队伍流失严重等。
主席会议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一是加大党政系统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建议在公务员考录中有针对性地加大急需专业人才比重,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在重要业务部门班子成员中至少配备一名专业人才,同时,对具有学习成长能力,在专业岗位上而不懂岗位专业的人员,选送一批去大学或培训机构学习培训,促使其成为专业人才。二是加大“成资同城化”专业化人才互派力度。一方面,可以扩大我区派往成都挂职干部的行业面,做到多点开花,广泛汲取成都经验。在派往成都的干部上要做到高质量选派,力争做到选派的干部“学得会经验,传得回信息,带得回项目”,还应在一定范围内组织挂职成都干部交流分享收获的成都理念、作风、效率、标准,扩大挂职效应。另一方面,我区应积极争取成都方面的支持,尽可能让成都多派对我区有针对性指导作用的专业人才到我区挂职。三是加大与院(校、企)战略合作力度。多借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业化人才之智。抓住与省委党校合作契机,出台激励干部深造提升的政策措施,培训提高现有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四是加大人才使用的创新力度。探索推行优秀企业家、种养高级专业人才担任乡镇(办事处)编外党委委员,列席党委会制度,以增强党政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
二、落实相关人才激励机制。落实好《四川省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十条措施》的精神,进一步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一套以人才实际效能为基本依据、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使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员走上关键岗位和重要岗位。一是更加鲜明用人导向。建议在选人用人上,形成多岗锻炼制度,重要部门主要负责人原则上应从乡镇主要负责人中选拔。加大诸如“三新”干部等各种先进典型选树选拔过程宣传力度,增强干部认可度,达到“用好一个人,激活一大片”的效果。坚持在急难险重工作中选人用人,注重平时专项干部考察,各特别重大急难专项工作结束,都进行一次务实的干部考察,从中发现、培育并尽快使用人才,并进行大力宣传,把优秀人才往急难险重工作上引。二是创优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原则,探索推行聘用制度,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改进职称评审办法,制定科学的评审标准,探索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待遇绩效挂钩的用人机制。
三、引进与用好现有人才并重。一方面,引进对我区真正管用的高层次人才,要舍得“花本钱”。同时更多注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更多地采用柔性方式引进人才和智力。对学有专长的高级和急需人才可采取季节工作制或流动工作制等灵活方式,吸引他们来雁江兼职兼薪。另一方面,合理用好现有人才。建议在重视待遇留人的基础上,还要重视事业留人和各基层单位“领导魅力”留人。要重视挖掘和发挥一些老专家的潜能和优势,加大对区内外退休高级人才的延聘和返聘力度,鼓励他们继续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为雁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四、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力量。一是加强区委人才办队伍建设,充实力量,选派懂人才工作的专业化干部进入人才办,更高水平的为区委当好参谋,为全区选育管用好人才。二是探索建立行业人才协会,充分整合利用社会人力资源,推动政府与社会各方联动构建“大人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