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区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安排,我们对雁江项目工作存在的问题开展了走访、实地调研,并结合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就全面贯彻成都管理理念,执行成都工作标准,践行务实作风、实现雁江项目工作科学性、高效率,提出对策建议。
一、当前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竞争加剧、招引项目难度大。雁江发展既要受到成都建设东部新城强大的吸附,更要面临正在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的资阳高新区、欲走综合保税区道路的临空(资阳)经济区竞争。从现有规划预测,成渝相向发展在南北两线(南为东部新城至临空、高新,北为蜀都大道东延线至乐至方向),城东工业发展可施展度不高,招商引资引智难度加大。
(二)要素制约严重、项目落地实施难。我区财政能力薄弱、资金保障能力差,争取项目资金地方配套严重不足。在发展大局上,雁江服务于高新区、临空经济区,通过布局调整,将上述区域基本农田调至雁江区域、城市周边区域。城东新区规划也属市级管理,我区重大项目落地往往需要开展控规维护、或进行土地调规,影响项目落地实施效率。
(三)市区体制原因、事项审批时间长。雁江作为资阳唯一市辖区,在享受市区一体带来的城市快速发展、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红利的同时,也要正视市辖区在规划、国土等方面行政功能的缺失。城东新区作为雁江城镇发展的新极核、新平台,其范围内的项目既要经过城东新区管委会、区本级审核,也要接受市级部门审批,延长了事项办理流程和工作时间,严重制约了城东新区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
(四)项目决策随意、办理流程需规范。项目决策管理流程为“发起—论证—审批—计划”,以往做法,计划和审批往往倒置,导致列入计划的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建设条件未作深入研究、成熟度差,开工率低。同时项目实施前期工作不扎实,投资估算不准确、概算、设计漏项时有发生,有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变更频繁,决策缺乏严肃性。
(五)创新思维欠缺、项目编制效果差。传统思维占主流,一些部门策划包装项目老想在资金、土地、规划等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才进行。项目编制缺乏前瞻性、战略性,以及创新思维。研究国省政策不透,谋划地区及行业发展不深,不敢不愿编制目前看起来还不成熟但对雁江发展有重大作用的项目。为编项目而编项目,不主动展开各项前期工作,消极被动地等领导决策发话、靠财政或企业保障前期工作,编制项目实施率低。
(六)管理机制老套,工作推进效率较低。在互联网、物联网普及,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区仍然沿用纸质件签送、图片展示进度等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成都等先进地区早已采用信息化平台管理项目,对前期储备、审批办理、完成进度、事项问题交办、预警提示、综合分析、政策法规宣传等实行全过程管理。运用工地云平台实现项目现场监控,适时调度,2019年9月27日下午,成都三季度重点项目竞进拉练,仅1个小时就“跑完“39个重点项目,效率高、成效好。
(七)从业人员压力大,攻坚克难欠担当。当前经济持续下行,党委政府对加快发展的意愿愈加强烈。对新形势下推动项目工作工作提出了更新理念、更高标准,对从业人员有了更严要求。当前,雁江在项目推进中等不得、慢不得,需要项目决策和执行的部门务实奋进讲担当、攻坚克难作表率。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一些部门和人员不想编项目、不愿争项目、甚至在项目推进中不敢担责任、推诿、延缓,甚至期待取消项目。
(八)队伍建设滞后,整体素质待提高。项目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延展度长、政策性强、专业化程度高,涉及金融、政策、规划、造价、审计、材料财务、法律法规、现场管理等诸多领域。我区目前的项目工作队伍比较固定,老面孔多,新人员少;半路出家非专业的多、专业对口高学历的少;干事务性工作的多,能深入开展对策研究的少,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与建设成资同城化创新发展先行区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二、对策建议
(一)凝聚以项目促发展的共识。全区上下要深入贯彻“项目带动、投资拉动”战略,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投资就是抓经济的理念,把项目放在工作首位,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上下一盘棋,内外一条心,充分认识抓好项目工作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的战略意义,主动策划谋划、积极投身建设。要以服务项目、推动项目为荣,以阻碍项目落地、影响项目推进为耻,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坚决打赢“项目攻坚”这一事关雁江发展的关键战。
(二)做强以资源配置为重点的保障。从区域发展重点上围绕中和工业园产业平台、紫薇西部现代物流园服务业平台、沱东文旅发展组团、佛山橘海现代农业园、沱江绿色生态发展轴集聚全区之物力、财力,倾情打造。宁可牺牲现有的部分利益,也要保障雁江未来发展的基础和重点。从人力人才资源上,立足现有项目团队,通过外引人才、内挖潜力,让更多干部了解项目、亲身从事项目,锤炼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善攻坚、敢担当的项目专家人才队伍。
(三)完善以领导垂范为引导的机制。从区级领导督、责任区级部门和镇乡主抓项目的推动机制升级为区级领导主抓、区级领导和部门具体落实的推进机制。从领导层面做强项目建设管理龙头。建立项目工作日制度,每名区级领导每周均要安排时间对项目工作进行研究,建立月度项目调度会制度,区级领导每月召开项目调度会。进一步落实完善双月项目调度会制度,项目竞进拉练制度,展示建设成效,促进问题整改。
(四)树立以项目工作为核心的导向。要用工作实效来检阅部门工作,以项目工作中敢于担当、勇于攻坚克难的表现来衡量干部能力水平。要从项目工作一线中去锤炼和选拔人才,更要从项目工作工作奖励考核中体现区委区政府目标绩效导向。部门内部绩效分配要向从事项目工作一线的岗位倾斜。
(五)建设以信息化管理为特征的系统。学习借鉴龙泉驿区、简阳市等先行发达地区做法,建立雁江项目工作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结合我区实际,开发项目策划、招引、计划、实施、竣工管理模块,集前期事项办理督查、反馈交办、数据收集分析等为一体的网络处理系统,探索建立重点项目云平台或与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相结合,打造我区重点项目现场监管调控系统。
(六)培养以创新为根本的理念。立足成资同城化、成渝相向一体化来思考和研究项目,学习和接受开放包容新理念,实践敢为人先、先试先行新观念,不让创新发展先行区的口号成为空谈。在项目策划准备上敢思,围绕发展定位和重点,要思考3-5年,甚至10年内我们想要做的事情,想要干的项目、想要引进的产业类型和要达到的目标层次。要把蓝图分解为项目,把项目分解成具体推进的事项。要善为,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改变改革当前已不适用的老办法、旧思维,敢于创新、敢于突破。
(七)规范以决策工作为重点的流程。全面贯彻《政府投资条例》,严格按照“发起—论证—审批—计划”的项目决策管理流程,重点是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施工前的决策管理,科学合理地确定发起策划、初步论证、项目论证、项目审批过程中决策部门及领导,明确责任和要求,实现决策程序化、公开化、透明化,提高决策科学性、及时性。
(八)改变以部门为主的编制体系。改变单一部门编制项目的模式,建立和完善区级领导牵头负责、相应部门及相关联领域共同参与的项目编制体系,形成全区上下齐抓共管、齐头并进的工作机制。实行项目编制指标管理办法,将工作目标与编制项目年度计划投资任务挂钩。将项目前期经费纳入部门财政预算保障,建立项目经费使用效率与部门运转经费挂钩办法,推动前期工作有效推进。学习成都产业功能区推进“两图一表”做法,从我区文旅产业组团、紫薇西部现代物流园区平台、医药食品主导产业中策划包装项目、寻找目标企业。